5月11日上午,《2022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发布,在骑行安全方面首次提出要“推动骑乘电动自行车佩戴安全头盔相关立法”。
交通安全是“行动计划”中的一项重点内容,被单独列作一条。明确要深入推进“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加大对机动车驾乘人员不系安全带、接打电话和摩托车骑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值得一提的是,“行动计划”中还首次提出了推动骑乘电动自行车佩戴安全头盔相关立法工作。
从2020年4月开始,公安部就在全国部署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进一步提升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的安全防护水平,减轻交通事故后果。记者注意到,目前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多地已要求骑乘电动车需配戴头盔,交警也上路开展执法检查。
记者注意到,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未佩戴安全头盔,将进行罚款、扣分的处罚。具体到骑乘电动自行车是否需佩戴安全头盔的规定则是由省、市层面来提出,北京市目前针对“骑乘电动车不佩戴头盔”的行为还没有相关罚则。为了确保外卖骑手的安全,北京市交管部门已经与相关外卖、快递企业联合,通过其内部管理规定,加强约束。只要被现场检查到,就会记录下骑手的个人信息,及时通报给相关企业,由企业进行内部处罚。同时,交管部门也将加强企业、单位的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作用,及时对问题企业进行约谈、执法。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2021年的一项数据显示,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死亡事故中,因颅脑损伤致死的比例将近80%。因此,防止颅脑损伤对于降低电动自行车事故伤亡来说,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当时的调查测算,全国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安全头盔平均佩戴率达到54%,是原来的近3倍;电动自行车事故死亡率同比下降11.7%,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死亡人数自2006年以来首次下降。一些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较大的城市,深圳、上海、杭州、海口的骑乘人员安全头盔佩戴率达到了80%以上,宁波、南京等部分城市更是达到了95%。
4月底,强制性国家标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审查会议通过线上会议形式召开。会上,行业专家对送审稿的编制说明、意见汇总处理、试验验证、标准文本进行了审查,围绕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及实用性,提出了多项修改意见,最终一致同意本项标准通过审查。
5月14日,记者在北京市街头看到,不少电动车车主在骑行过程中佩戴着头盔,款式不一,从全盔、四分之三盔到半盔不等。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统计显示,“一盔一带”行动开展当年,中国头盔行业市场规模达近58亿元,同比增长143.8%。
公安部的数据也显示,自“一盔一带”行动开展以来,36个大城市电动自行车安全头盔平均佩戴率从行动前的不足20%提高到54%,其中,南京、深圳、上海、杭州、海口骑乘人员安全头盔佩戴率达到了80%以上,宁波等部分城市更达到90%以上。
市场飞速增长的同时,因为缺少强制性国标,头盔质量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防护性能更是堪忧。近日,广东交警公众号的一篇文章《3.9元的安全头盔能“保安全”吗?》引发消费者关注。在文章中,广东交警通过交通事故案例表明:劣质头盔难以保护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的安全。
如何选择头盔,也成为不少消费者的困扰。“我的头盔是网购的,有3C认证的,应该会安全一些。”车主李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妻子也骑电动车,但在电动车头盔的选择上更侧重于颜值,“我买的这款头盔一百多元,标明可以抗汽车碾轧,锤子砸,不太清楚算不算防护性能到位,但一分钱一分货应该不会错。”
强制性国家标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审查会议的参会专家李建华针对电动自行车头盔市场现状给出了几点选购建议:首先,从执行标准上讲,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时注意观察产品证书,尽量购买执行标准为3c认证的GB 811-2010《摩托车乘员头盔》或GB 24429-2009 《运动头盔 自行车、滑板、轮滑运动头盔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的头盔;材料方面,消费者选购电动自行车头盔外壳的材质最低标准应是纯ABS材料;其次,从结构上讲,一款符合标准的头盔应该要有缓冲层和稳固的佩戴装置系统,缓冲层材质一般是EPS泡沫,可以很大程度地减缓和吸收能量;最后,从价格上讲,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具有基础防护性能的头盔价格多在90元左右,一款符合标准、用料扎实且结构合理的头盔价格低于50元是不现实的,消费者还需谨慎选择,避免以生命安全试错。
“强制性国家标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专门规范了针对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的冲击能量吸收、抗穿透性能、侧向刚度性能、佩戴装置强度、保护区域范围等相关技术指标,为市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李建华认为,本次强制性国标的设立弥补了此前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标准的空白,有利于头盔产品规范化发展,为消费者使用安全提供保障。
文章来源:北京发布